
城乡一体化发展,除了在理念上创新、规划上统一,更重要的是要有产业上的具体承接或对接,只有这样,产业兴旺才有承载的基础。
在众多涉农产业中,农产品深加工进而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无疑是农村产业兴旺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链条。这是一产与二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范式,也是常见的发展方向。只是,发展这样的加工产业,需要资本与技术的较高程度聚集。道理很简单,目前通过简单的加工技术、较小的投资发展起来的小型加工业,不仅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面临整合的风险,而且这样的加工工业缺乏规模与品牌效应,缺乏竞争力,本身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因此,当下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应该立足于高起点、大规模、品牌化的操作,特别适宜与国内的知名加工企业合作、布局。但是,这又不是每一个乡镇、县域能够实现了的。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投资布点,必须以规划为指导,谨慎投资,有限发展。
那么,在众多的产业中,当下哪一类、或者哪一种产业在乡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呢?通过对当前人口结构分析,对目前乡村的资源比较、承接城市资源与服务城市能力的判断等,综合比较后认为,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01、农村发展养老产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分析
1、自然环境优势。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田园风光、人口密度小,空间空阔,宜居宜养。
2、农产品丰富。一般除冬季外,其余季节都有新鲜的食材。粮食蔬菜自给率高,并且绿色生态。
3、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目前除了打工外,基本上没有更多的就业门路。而外出打工又面临着孩子老人和农田无人照料的尴尬,往往是在顾此失彼中做出两难选择。一旦能够做到不离家就能就业,返乡率一定很高。
4、农村老人多,面临着养老的需求潜力大。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不仅城市有大量的老人,农村同样面临着养老的压力。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其中,有六成以上在农村。而且,由于农村养老体系尚没有健全,单一的家庭养老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养老需要。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只适宜原生态的产业,不适合重度加工业的布局与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是服务业为优先方向。发展乡村养老产业就是这个优先方向下的优先项目。
02、发展乡村养老产业的可行性强
应该说,从农村现实条件来选择的话,不仅具备天然的条件,而且也很契合城市养老需求,可以说,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连接城乡关系、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契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天然路径。
因此,发展乡村养老产业,不仅可行,而且正当其时。更重要的是,乡村养老产业发展正好补上了城市养老产业的短板。
从城市的养老产业来看,当前有存在这么几个问题,在城市无法解决。
1、养老需求量大。目前,城市老年人口发展过快,一大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人密集进入退休年龄,但是,这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快就面临着养老问题,与五十年代以前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不同,机构养老是他们的主要选择,有的甚至是唯一选择。
2、空间有限,发展受制约。养老机构的要求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其基本要求是,环境安静舒适,要离开城市中心,在城乡结合部比较适宜。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最好能够有满足自由种植的空间。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大城市郊县的土地都非常紧张,需要转移到更远、但是交通便捷的地方。
3、城市服务人口短缺。现有的城市养老机构里,因为城市人口里,能够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口十分短缺,城市养老机构基本上多是从农村招收服务人员,赋予较高的薪酬待遇。
4、养老成本过高,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望而兴叹。目前,大城市的机构养老,负担较重,月均人头费在4000元以上。这样的标准很多退休人员退休金难以支付,子女长期贴补也不现实,因而,高门槛也拦住了很多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人。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种产业,像养老产业这样,在城乡之间不仅不存在着竞争关系,而且由于互补性强,能够把两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一种产业能够如此整合城乡两种资源的,未来的发展潜力无穷。
03、乡村养老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带动力强
之所以把养老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首位产业,除了这个产业能整合城乡两者资源外,更能带动农村的消费,实现增值发展。
1、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带来直接需求。从当前国家的土地改革试点政策来看,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与城市国有土地一样的征收处置流程。养老机构应该属于这个使用的范畴,届时可以根据投资者的意愿,如果采用非上市方式利用,无疑会更有吸引力,起码在初期可以省下土地的投资,引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对于激活农村的土地市场,无疑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2、农副产品直接需求。这个很简单明了,到农村居住的人多了,自然就会给当地的农副产品带来直接的消费,进而能够引导种养殖结构的变化。其中的生态食品材料会更具有市场前景。因为,一旦实现了无公害和生态化生产,就更容易进入城市人的餐桌。
3、服务人员的需求。目前,养老机构招收的服务人员,主要是护理、保洁、医护等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但是,这些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通常都要回到老家照顾自己的家庭,是“飞鸽牌”的服务人员,也就是说,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即便待遇很高,也很难留住长久工作人员,而建在农村的养老机构就完全不同,可以就近招收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包括大学生,通过培训后,就能变成“永久牌”。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拿到不菲的薪资待遇,比在医院工作还实惠,吸引力很强。
4、乡村旅游需求(生态农业游、乡村旅馆、农家乐等)。这个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养老人员。正规的养老机构每年都要安排若干次户外旅游,对于那些健全的老人来说,安排乡村游,欣赏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体验、以及农家乐等等,都是很有吸引力,同时,对于老人的亲友前来探视,走动,也会带动乡村旅馆等旅游产业。
可见,发展乡村养老产业,会给农村带来人气和全方位的消费,对助推农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04、统筹安排,协调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养老产业未来潜力巨大,趋势明显,各地应该按照统筹城市发展的战略,进行谋划与布局,这个无烟产业,不仅带来更多的城市消费资源,也会在综合利用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要统筹谋划。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规划上统筹,特别是要与发展农村养老结合起来,形成高低搭配,功能各异的布局,防止一哄而上,哄抢资源,然后又一哄而下。
第二、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主要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实事求是的进行安排,既不要过度超前,又不能过于保守,规划之初就已经落实实际情况。特别是要按照综合统筹城乡两种资源的思路,进行谋篇布局。
第三、鼓励民间资本实施。发展乡村养老产业,要与农村的敬老院等政府项目相区别,因此,要大力鼓励民营资本来发展养老产业。在政策(主要是土地政策、税收,这个有具体的政策支持),上给予支持到位,在发展环境上努力营造,服务到家,打消资本的后顾之忧,使之放心投入到乡村的养老产业中,并给发展其他产业做好保障、树立示范效应。